文物古玩的鑒別是一個難題,雖然有科學測試方法的輔助,中國的古玩鑒別專家憑借的還是經驗眼力?!耙谎劭词欠恰笔枪磐骅b別界的俗語,也是這一行的真實寫照。見過大量真品的鑒別專家,他們心中有真品的印象,憑眼力經驗看穿贗品的做偽,或者真貨。在這一眼力中,重要的線索就是包漿。包漿是古玩文物中繞不過的一個重要特征,有了包漿文物才有古舊感,經歷漫長時間的滄桑感。在中國,古玩文物一定是保留其原有的包漿,絕不會對它進行翻新處理。包漿是文物古玩經歷一定時間后表面所形成的風化層。就古玩玉器而言,就是空氣氧化、摩擦、泥土等埋藏環境的侵蝕所形成的表面跡象,包括受空氣粉塵摩擦在表面形成的啞光,氧化所形成的渾濁感,各種沿疏松縫隙處的沁色。這些經時間而變化的跡象在古玩玉器的表面,自有一翻韻味,喜歡古董的人欣賞的就是這一韻味,也是真品的表現。
現代的玉器能產生包漿么?
新的珠寶玉石光澤靚麗,棱線溝凹處拋光精美,或者是新雕琢的點線面,自有一種嶄新感,玩古玩的人形容為“賊光”?,F代的玉器經盤玩也能產生包漿,這種包漿有時難以與古玉的包漿相區別。古玉包漿中沁色也是鑒別的現象之一。古玉多以出土為主,多是陪葬品。古代只有王侯貴族才能有一定形制的玉器陪葬,要符合當時的禮儀制度。在古墓中,為防止后人的盜墓,古人想盡了辦法,有填水銀的,有封固結力強黏土的,有燒封墓門的。當然,通常因墓室棺槨腐爛使玉器浸于泥土中,這些外部的環境對玉器進行侵蝕,形成沁色。這些沁色與做舊的假古玉有區別,形成的時間長短及沁色的物質不同。有些做舊的人為求速成,用一些化學物質如含Fe2O3的油漆進行染色,化學物質與大自然中的物質不同,有經驗的古玉鑒定師能從細微中找出差別。有時利用現代儀器也能進行分析鑒別。
蛛絲馬跡鑒古玩
當然,鑒別一件古玩還從雕刻工藝,所用的雕琢工具等等方面尋找蛛絲馬跡。例如,古玉的線條不可能如現代金剛石刀所刻劃的筆直而銳利的線條。邏輯的推理也是古玉鑒別的方法。例如,一件自稱為漢代或唐宋的古玉,其材質是翡翠的,顯然是假古玉,因為翡翠是明末清初才傳入我國。一件漢玉、唐玉若是青海軟玉的材質,顯然也是做偽的,青海軟玉是1990年代才開采的。
包漿是古董鑒定的特征,但缺科學數據
銅器、青銅器、家具,陶瓷等這些古董也會形成包漿。包漿雖然是古董鑒定中的一些特征,但是,畢竟缺乏科學的數據以支撐,這是古董鑒定家常受到人們詬病之處?,F代的科學手段采取熱釋光,微量元素成分分析,同位素年齡測試等方法,對陶瓷、木家具、青銅器等進行科學的檢測,使古董的鑒別更加科學可靠,減少人為的因素。但是,古玉的鑒別尚未有科學的辦法,只能根據發掘中環境、旁物等的引證,結合包漿的觀察。
古董普遍存在包漿,使得喜愛古玩的人有包漿欣賞的情結。和田玉、翡翠經過盤玩也能出現包漿現象,且盤玩越多,此種包漿現象越明顯。癡迷于此的人常常身旁攜帶著玉器,隨時盤玩,樂在其中。
聯系電話
400-107-1799